通版阅读请点击:
展开通版
收缩通版
当前版:6版
发布日期:
员工核心准则大讨论
福建能源石化集团《员工核心准则》不仅是职业路上的“指南针”,更是团队成长的“粘合剂”,从敬业奉献到廉洁从业,十项准则涵盖职场方方面面,十分用心凝练集团企业文化。本报特别推出《员工核心准则大讨论》互动栏目,欢迎集团广大员工分享对核心准则的理解和认识。
文章字数:1,377
  在新员工培养体系中,核心准则可以围绕入职培训、岗位实践、持续反馈三个阶段展开。
  入职培训:构建“故事化+场景化”的岗前培训体系,深度挖掘企业内部践行核心准则的典型案例,通过《文化实践故事集》、文化墙图文展示、多媒体视频等多元载体,邀请案例主人公现身说法。培训过程中,结合具体业务场景,生动呈现员工如何依据核心准则制定决策、化解难题并创造价值,帮助新员工直观感知准则在实际工作中的指导意义,快速建立文化认同感。岗位实践:师带徒制度。为新员工配备一对一导师,不仅在业务上给予指导,更注重在日常工作中通过经验分享、言传身教,引导新员工将准则融入工作行为。建立核心准则践行评价机制,将核心准则列入新员工的绩效考核体系,通过量化指标和行为观察,客观评估准则应用成效,形成“以考促学、以评促行”的良性循环。持续反馈:通过阶段性的学习与实践,定期组织综合上岗考试,将核心准则内容纳入考试范围。以半年为周期开展“优秀新员工”评选活动,通过表彰大会颁发荣誉证书和专项奖金,树立践行准则的榜样标杆。通过以上形式,助力新员工实现从“认知认同”到“行为转化”的跨越。(福化环保 陈玲)

  在新员工培养体系中,可以通过“互动化机制+场景化体验+社交化支持”三维成长引擎将十大核心准则转化为可感知、可量化、可激励的行为载体,深度融入新员工培养全过程,实现从认知、认同到行动自觉的转化。
  建立动态积分机制,比如通过完成安全演练、跨部门协作等积分任务获取成长积分,并与考核评审直接挂钩,同时可设置青铜至钻石的段位晋升模式,不仅满足新生代员工对成长可视化的需求,也可以通过解锁高阶挑战如主持项目复盘会等实现能力跃迁,配合“准则践行排行榜”和定制勋章系统,使荣誉激励具象化为可触摸的成就符号。
  多元化培训设计代替传统说教模式,运用VR事故模拟、极限挑战团队闯关等场景化设计,将安全规范、廉洁红线、保守秘密等要求变成具象化体验,强化意识与应急协作能力。同时设置创新能量站,通过创新技术提案兑换学习资源,形成创新行为的正向循环。
  构建立体成长支持网络,为每位新员工配置专属的“成长护航团”:导师传授实战经验,往届生分享生存技巧,高管观察员帮助连接战略视野,配合AI生成的成长雷达图,使每位新员工都能获得精准发展建议。
  积分与成长的共鸣,虚拟与现实的交织,导师的指引与探索的相遇,通过三维成长引擎的有机融合,让准则从墙上的标语,变成员工脚下的路标和心中的灯塔。 (三川风电李佳怡)

  “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”,这是入职近四年以来一直激励着我的格言。理论学习固然重要,但如何将理论学习运用于工作,如何在工作中展现核心准则内涵,才是新员工培养的关键所在。在风电部工作期间,部门就安排我们编写应急演练脚本,通过查阅大量资料、事故分析,不断地向前辈请教,联想一系列突发情况,经过反反复复的修改,最终通过部门协力演绎出来。再到党群部工作期间,参与公司“党群研习剧社”的情景剧拍摄、剧本撰写等工作,同样也需要查阅大量规章制度,逐字逐句雕琢台词,这样才能将相关政策、党纪法规等内容正确地、完整地、生动地宣传出去。在我看来,这种“沉浸式”的培养,不仅能与本职工作紧密结合,还能让新员工打破“事不关己高高挂起”的思维定式,以“演员”的身份代入体验更高决策层的工作,在一次次的演绎中,将理论知识内化于心,将员工核心准则外化于行。
  (晋江气电徐睿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