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行进入古雷半岛,站在高点,远处东山岛的轮廓在雾中若隐若现。摊开地图,蜿蜒的海岸线像一道天然分隔符——西侧的东山岛早已被浓绿的木麻黄染成黛色,而在数十年前,与之隔海相望的古雷半岛,却还以“沙砾荒原”闻名。两处在图纸上遥相呼应,恰似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:那边是谷文昌带领群众“上战秃头山,下战飞沙滩”的传奇延续,这边是福建能源石化集团建设者们在沙地上书写的绿色答卷。
与“沙”结缘:迅速崛起的世界级石化项目
中沙古雷乙烯项目作为福建省迄今落地的一次性投资最大外资项目,预计乙烯年产能最高可达180万吨。从项目合资公司成立到前期工程开工,再到主体工程全面动工,中沙古雷乙烯项目的建设者们传承谷文昌的拼搏精神,在高温炙烤的工地上,在寒风刺骨的冬季里,为项目推进争分夺秒。如今,他们用行动创造了“福建中沙速度”和“国内新纪录”,把工程项目一步步从蓝图变为现实。
在项目施工现场,仅直径就有10米的EO/EG装置洗涤塔横陈在工地上,工人们在脚手架上不停忙碌着。据了解,EO/EG装置19台塔器已全面进入“穿衣戴帽”关键施工阶段,目前正推进附塔管道支架防腐和设备筒体保温收尾工作。接下来,项目当中最大、最高、最重的EO/EG装置洗涤塔将在130多米的龙门吊下进行吊装。中沙古雷乙烯项目建成投产后,将开启集团高端石化产业发展的崭新篇章。与“沙”相望:木麻黄与“钢铁林”的时空对话
走进海泉化学公司,门口处随处可见的木麻黄在风中轻轻摇晃,与厂区内林立的塔器钢架构成独特的“现代治沙图景”。“您现在看我们厂区这么大,但之前可全是沙地。”工作人员小曾介绍道。这家企业前身是福建湄洲湾氯碱公司,从泉州市泉港区搬来至今,已然像木麻黄一样在这片沙地上稳稳扎根,向着绿色发展奋勇前行。
如今,在“强企有我,追求卓越”的号召下,海泉化学公司积极应对市场竞争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,将目光瞄准生产各环节,不断推动降本增效。据了解,该公司BDO/PBT装置经过技改,不仅降低了运营成本,还带来了减少二氧化碳和固体物排放的环保效益。而2024年11月27日,随着公司LNG气化站一次开车成功,顺利将气化后的天然气并入管网,也进一步提升了降本增效的水平。
海风依旧,却不再携带沙砾的凛冽。木麻黄的枝叶与管道在风中轻颤,恍若一场永不停歇的对话。而在当下奋斗的能化工匠们,正踩着前人的脚印,在“沙”与“钢”的交响中,续写着集团未来绿色发展的新篇章。 (苏永洪)